日前,上海市委依法治市辦組織開展市級基層法治觀察典型選樹,長寧榜上有名,喜獲多項榮譽。
從獲獎情況不難看出,這些法治觀察建議觀點突出、主題鮮明、極具長寧特色,不僅能深入基層找準問題所在,更具有較強的實踐參考價值。同時,基層法治觀察員也充分發揮前哨作用,緊貼工作實際、注重總結提煉,體現出較高的問題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024年度市級優秀基層法治觀察建議:
《關于加強養老社區預收費資金監管的法治觀察建議》
隨著我國老齡化進程的加速,養老服務行業快速發展。在日常生活中,預收服務費、會員費、保證金等預收費模式在實際運營中較為常見。
這種模式雖普遍存在但也有一定弊端。如養老社區經營主體出現不按合同履行義務、資金管理不規范、資金鏈斷裂破產倒閉等情況,更有甚者“卷款跑路”,則將導致消費者維權退費困難、監管部門監管難度大,社會風險加劇。
相較于其他消費領域的預付費模式,養老服務行業的預付費關系著老年人晚年的生活質量,如此一來,規范養老社區發展與管理、防范化解預付費風險等顯得迫在眉睫。
來自長寧公證處的陶瑜發現這一問題,并在基層法治觀察建議中表明觀點:養老社區作為養老領域的新業態模式,首先要明確“養老社區”與“養老機構”之間的關系和區別,以保持監管政策的統一性和全面性;建議對符合規定條件的養老社區采用白名單或備案機制,明確納入監管的具體認定標準并加以引導。從實際操作來看,建議探索采用多元化的預付資金監管措施,如引入公證提存方式。消費者可以將預付費存入公證機構專用提存賬戶,當達成養老服務合同約定的付款條件時,再由公證機構將提存的預付費支付給養老社區或相關方。不僅如此,陶瑜還建議制定部門規章和規范性文件,采取多項措施以加強對養老社區大額預付費資金的監管,包括建立專用賬戶制度,設定資金存管金額的上限比例,要求繳納專戶保證金,設立綜合信息監管平臺等。
據了解,2024年,上海市民政局制定發布《上海市養老機構預收費監管實施辦法》,明確了“預付費限額”“預付費風險保證金”“公證提存”等多條建議。陶瑜表示,這些建議均為養老機構預收費監管奠定政策基礎。在提出觀察建議的同時,長寧公證處也率先探索,轉化建議舉措,建立了全國首家健身行業“公證提存”預付資金監管平臺,今年將進一步探索向養老等領域擴展。
2024年度市級優秀基層法治觀察建議(提名):
《關于完善失智失能獨居老人監護機制的法治觀察建議》
北新涇司法所法治觀察員劉暢的這份法治觀察建議,源于基層治理中的真實案例。
轄區獨居老人陳阿姨失能失智,又沒有合適的法定監護人承擔監護職責,為了幫助陳阿姨解決就醫養老等問題,居委會工作人員來來回回忙活了很久,最終通過法律途徑,由長寧區人民法院判決陳阿姨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并指定居委會為陳阿姨的監護人。
在長寧轄區,和陳阿姨有著相似狀況的老人并不算少。當無法定監護人的獨居老人出現失能失智等情況時,他們的養老和合法權益維護就會成為急事、難事。對此,劉暢在法治觀察建議中,為這些老人發聲,切實幫助他們依法維護合法權益:提出建立雙向聯動的發現機制,如街道、居委會與民政、公安等部門共同構建獨居老人發現機制;建立健全公職監護預警聯動機制,對獨居老人等有可能啟動公職監護機制的對象,進行提前排摸,避免被監護人面臨無人監護等風險情況;在老人確無適格監護人的前提下,建立公職監護預警機制,以便相應情況發生時能第一時間啟動公職監護流程;建立公職監護人監管機制,實現雙向監督,保護失能失智老人的合法權益。
如今,其中的“雙向聯動的發現機制”的法治觀察建議已在北新涇街道落地、實踐。他們立足AI社區先發優勢,持續推進數字化社區建設,圍繞“治理數字化”,會同相關職能部門積極對接,逐步打通特殊老年群體的數據共享渠道,暢通數據流動,探索建立獨居老人信息共享和動態管理平臺。除此之外,北新涇街道還不斷探索完善各相關部門和居委會的協作配合機制,如居委會和服務辦共同制定了監護聯動工作機制,加強對特殊老人人身和財產的依法監護。
值得一提的是,該建議也得到了區人民法院、區民政局的響應。目前,區民政局建立了《探訪關愛服務應急處置預案》,依托“數字民政”實現對特殊困難老人的關護;區人民法院牽頭與區人民檢察院、區司法局、區婦聯、團區委等會簽了《長寧區公職監護聯動機制實施細則(試行)》,探索建立了全市首個區級公職監護聯動機制,明確了公職監護人的適用原則、適用順序、制定程序等,該《實施細則》以聯動機制為源動力,為監護人缺失的不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適用公職監護明確了工作指引。
2023—2024年度市級優秀基層法治觀察員:
長寧區人民法院 榮予暢
榮予暢是來自長寧區人民法院的一名基層法治觀察員。工作中,榮予暢有多重身份,她不僅是一名基層法治觀察員、法官助理,也是一名信息員。
懷著對法治的憧憬、對司法審判工作的向往,榮予暢成為一名法官助理,以參與一線司法實踐的熱情,全心投入到基層法治觀察工作中。扎根于基層法院,能夠接觸到的案例很多很多,她深刻認識到通過法治實踐維護社會穩定、促進公平正義的重要性,這些經歷也讓她更善于從司法實務中觀察到完善法治體制機制的重要意義。
在信息員崗位上,榮予暢日常會收集到審判一線的法治線索,觀察基層司法審判實踐的發展、瓶頸和困難,并通過司法大數據來深挖司法案件背后反映的社會經濟發展問題。就拿跨境電商的相關糾紛來說,該領域在快速發展的同時,在國外被起訴的情況亦有發生。在對涉跨境電商民商事糾紛案件深度梳理的基礎上,她分析了跨境電商企業經營風險并提出了五方面建議對策,該份建議反映了上海司法審判實踐中的新情況新問題,得到了上級部門的肯定。
作為一名基層法治觀察員,從2023年開始,她參與報送了法治觀察建議77篇。如何將涉訴群眾的訴求轉化為推動法治進步的力量,榮予暢始終在嘗試。正是得益于基層法治觀察員的身份,讓她有機會把基層司法難題、社會治理難點通過法治觀察建議等形式來推動解決。
據了解,由長寧區人民法院聯合區人民檢察院、區體育局、區市場監管局等聯合出臺的《關于加強游泳場所未成年人保護實施意見》,就是從榮予暢和相關部門一起參與提出的法治觀察建議出發,進而形成共識,有效推動著游泳場所未成年人保護問題的解決。
圖片由區委依法治區辦提供
撰稿:閆 漫
編輯:李冰倩
責編:高 琴
*轉載請注明來源于“上海長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