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取證、審核到處罰、執行,城管執法隊員不用到現場,通過“指尖”就能實現“全流程”閉環執法。如今,這種“非現場執法”模式成為長寧區城管執法局依托數字化轉型,實現執法方式流程的優化再造,進而提升執法監管效能的重要抓手。
日前,古北路上,一部裝有5G智能車載視頻的城管執法巡邏車慢慢地行進著。
此時,車載視頻清晰地自動抓取著道路兩旁的實時畫面,精準發現并鎖定了一家銷售電動自行車的店鋪存在擅自超出門窗和外墻經營的行為,視頻截圖和照片均準確記錄了商家違法時間、地點等信息。
從智能發現開始,“非現場執法”前端功能正式啟動。
執法隊員通過“長寧城管”App將違法事實證據鎖定分析、進行法制審核確認派單至天山路街道綜合行政執法隊。隨后,中隊執法隊員通過“網上辦案系統——非現辦案模塊”將證據上傳并立案。
整改前
整改后
同時,在核實執法對象身份后,“非現場執法”后端功能同步開啟。
很快,該商鋪負責人就收到了相關短信提示,在手機端“隨申辦”APP或小程序中查收了《違法行為通知單》《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行政處罰決定書》等文書后繳納罰款,并立即整改完畢。
粗略計算一下,走完此次“非現場執法”的全部流程,僅用了不到一天的時間。
前不久,位于法華鎮路上的一家水果店老板也收到了“隨申辦”APP推送的違法行為通知信息。
“鑒于當事人初次違法且危害后果輕微并及時改正,根據《上海市市容環境衛生管理條例輕微違法行為依法不予行政處罰清單》,執法機關決定不予行政處罰”,新華路街道綜合行政執法隊表示,商家在看到自己的違法行為后,及時將擺放在門外的商品搬回店內。如此一來,不僅令當事人糾正了違法行為,也為營造整潔有序的街面秩序奠定了基礎。
“今年以來,區城管執法局共接收處置‘非現’工單85起,立案查處‘非現’案件21起,其中,渣土類非現案件7起、街面類非現案件14起……”
邊運用、邊實踐、邊總結,不少城管中隊隊員表示,相較于傳統的執法流程,兼具“前端及時發現+后端依法處置”功能的“非現場執法”模式,既減少了往日“固守式”的執法力量的投入,也大大縮短了執法辦案周期。尤其是,得益于在線視頻、在線監測和大數據預警等現代化信息技術手段,“非現場執法”模式是對現有執法形式的有力補充,通過精準識別違法行為、高效固定證據、規范行政自由裁量等,實現了實時、非接觸式執法的高效性和便捷性,讓城市管理執法工作變得愈發標準化、科學化、精細化。
如今,長寧區城管執法局已經在10個街鎮選取了13條道路、約680個點位以及17家建筑垃圾運輸單位開展“非現場執法”的先期試點工作,并與商家和單位簽訂了《街面秩序管理工作告知承諾書》,進一步規范完善執法取證流程,實現高效便捷的執法成效。
除了街面秩序類違法行為的“非現場執法”,建筑工程渣土運輸車運輸過程中未密閉的“非現場執法”也是重要的一環。
據了解,目前,長寧區城管執法局與區城運中心3.0“智能視覺中樞”已聯通,同時將臨空區域內20路視頻資源接入,借助AI智能算法自動發現如渣土車違規行駛、渣土車未密閉等違法行為,在保存相關的圖片和視頻證據,并同步關聯大數據中心車牌信息后,第一時間進行比對,派單給城管中隊進行核實處置,實現了臨空區域內渣土車違法行為的“非現場執法”。
圖片由長寧區城管執法局提供
撰稿:閆 漫
編輯:畢揚靜
責編:顏文彬
*轉載請注明來源于“上海長寧”